翅片管換熱器的間距與片高主要是影響著翅化比,翅化比和管內外介質的膜傳熱系數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管內外膜傳熱系數差異較大,應選擇翅化比比較大的翅片管,如蒸汽加熱空氣。當一側介質存在相變的情況下,傳熱系數的差異會較大,如冷熱空氣的交換,當熱空氣降低到露點以下,可以采用翅片管換熱器。在無相變的空氣與空氣的換熱情況下,或者水與水的熱交換,通常以裸管比較適合。 通常情況下,翅片管換熱器的間距與片高主要是影響著翅化比,翅化比和管內外介質的膜傳熱系數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管內外膜傳熱系數差異較大,應選擇翅化比比較大的翅片管,如蒸汽加熱空氣。當一側介質存在相變的情況下,傳熱系數的差異會較大,如冷熱空氣的交換,當熱空氣降低到露點以下,可以采用翅片管換熱器。在無相變的空氣與空氣的換熱情況下,或者水與水的熱交換,通常以裸管比較適合。當然也可以采用低翅片管,因為此時屬于弱給熱系數,強化其中的任意一側都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不過,過大的翅化比作用并不明顯,完美情況是管內外接觸面積同時強化,可以采用螺紋管或槽紋管。
翅片的片距主要是考慮積灰,結塵,易清洗等因素,同時需嚴格符合設備對壓力降等要求。排列時,管與管之間的間距不易過大,一般>1mm以上適合布管即可。在換熱的過程中,空氣在流經翅片管換熱器時,主要是翅片正反二個面參與換熱。二支翅片管中間部位只有少量的輻射傳熱,換熱效果不明顯。此部位由于無翅片,無阻力,空氣容易穿透。在空氣加熱的過程中,未經換熱的冷空氣會與從翅片中間穿過的已加熱熱空氣形成中和,反而降低了換熱的效果,對比國外的翅片管換熱器,管間距僅比翅片外徑大0.5mm,可見翅片管排列時,管間距的重要性。
翅片管換熱器的管排列應盡量按正三角形交叉排列。經過首排時的熱風,在第二排遭遇阻力,有一定的回彈風,這樣整個翅片管360°換熱就不存在死角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等腰三角形排列,盡量不使用正方形排列,除非有特殊的要求。
空氣側的壓降在設計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參數,這和翅片管的排列有很大的關系,翅片管排列設計時應計算窄隙流通面與迎風面的比值,從而根據迎面風速計算出空氣質量流速,在對于不同溫度空氣的動力黏度,求出摩擦系數。當然也可以采用低翅片管,因為此時屬于弱給熱系數,強化其中的任意一側都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不過,過大的翅化比作用并不明顯,最好的管內外接觸面積同時強化,可以采用螺紋管或槽紋管。
翅片間距和管排數翅片管換熱器的性能有什么影響
一、翅片間距
關于翅片間距對換熱性能的影響,研究了管徑為13.34mm,管間距為27.5mm,排間距為31.75mm情況下的14種平板翅片盤管的情況。試驗結果:4排管時,換熱性能與翅片間距無關;每排管的壓力降也與管排數無關。然而對1排或2排管,規律有所不同。ReDc>5000時,渦流的影響占據了重要位置,翅片間距的影響可忽略。當ReDc<5000時,熱交換性能隨翅片間距的減小而增大。較高的空氣流速和較大的管排數都會導致渦流區域的產生,因此,翅片間距對換熱系數的影響均可忽略。
二、管排數
對于平板型翅片:在管排數較大、翅片間距較小,且雷諾數較低時,管排數對換熱特性的影響才顯著起來。當ReDc<3000時,由于邊界層的影響,換熱因子將隨管排數的增加而減??;管排數對摩擦阻力因子的影響相對較小。然而當ReDc>3000時,管排數對換熱的影響將減小。
對于波紋形翅片:低雷諾數下,管排數對換熱系數和摩擦系數沒有明顯的影響;而在高雷諾數下,換熱系數會隨著管排數的增加而增加。
對于開縫型翅片:低雷諾數下,管排數對換熱系數有顯著的影響,換熱因子會隨著管排數的增加而急劇降低;管排數對摩擦因子的影響相對較小。
辛苦整理!轉載請注明來自 http://www.lbt-led.com/show.asp?id=293對于銅管鋁翅片de翅片管,其具體來講的話,那么是什么?以及,對于這一種鋁翅片,在主要優點等方面,有哪些?上述問…
翅片管換熱器迎面風速的決定不僅僅影響到傳熱系數和空氣阻力的計算方法,而且關系到翅片管換熱器熱量平衡和傳熱面積的…
翅片管換熱器的間距與片高主要是影響著翅化比,翅化比和管內外介質的膜傳熱系數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管內外膜傳熱系數差…
拆卸和更換是檢修翅片管換熱器工作的一部分,因為散熱器內部如果出現了異常,或者是某個部件到了使用年限了,該換了,…
翅片管通常在轉換熱功率的設備,增大熱量的面積,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的設備都有使用到,是采智能的形象設計來實現出對于…
翅片管又稱散熱管,分為單金屬翅片管和雙金屬翅片管。單金屬翅片管由鋁管整體軋制而成,稱鋁軋翅片管,無接觸熱阻,強…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